历史上说,禁军之于宦官,自文场等始也。其实不是,只是文官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找个理直气壮的借口乱扣的帽子。
这种事儿自唐中期开始,在宋代形成惯例,到明发扬光大,文化人逐渐掌握了控制舆论的真谛。比如毁写皇帝什么的。
神策军的发展壮大是在鱼朝恩掌控时期,鱼朝恩就是宦官。
而在此次任命神策左右厢都知兵马使之前,北衙左右禁旅已经是由窦文场在主持了。
从鱼朝恩到窦文场,两个人中间这段时期禁军到是不由宦官控制,结果是什么?
吃空晌,受贿贪腐,和京中权贵沆瀣一气,以京师沽贩之徒以填其阙。其人皆在市廛,结果泾源兵变,长安禁军竟然无兵可用。
这也是为什么泾源四千兵就能空陷长安的原因,德宗要不是跑的快就被一锅给端了。
这种情况下,放在谁身上还能把禁军的控制权重新交给这些外臣?然而也确实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后来中外官员的长期对立。
那么中外官员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宦官司军吗?
屁哟,根本不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宦官控制下,那些人钻不到空子,他们的子弟亲朋免不掉参军吃苦,他们感觉没面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