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德十四年开始,西南开始了漫长的改土归流之路,有五万山地军的坐镇,刘承江的官越做越大,他的官做的越大,负责改土归流的地方就越大。
改土归流并不是简单的把土官世袭制度改变流官,若只是如此改土归流毫无意义。土官的权力并不是来自朝廷的赋予,而是他们在一个地方的军事财富强权。
就拿刚刚覆灭的麓川思氏来说,他的权力并不是来自朝廷敕封的麓川平缅宣抚使,而是在朝廷没有封赏之前,思氏就是麓川土民的头领。
可以说在麓川思氏对土民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朝廷若是不任命思氏为宣抚使,任命别人根本就坐不住这个位子。
想要改土归流,最难的就是两点,第一点就是如何安置各个大大小小的土人头目。大明不可能逐个去清剿这些土司,况且就算劳师动众清剿也根本清剿不净。
别说大明朝这种农耕社会的军事力量,就是放在后世灯塔国也一样在阿富汗的十万大山里晕头转向。
大明西南的十万大山可比阿富汗那种干旱贫瘠的大山复杂的多,大明朝也没有灯塔国那么多的先进武器,想要通过武力绝对征服,那绝对是自取其辱。
最好的办法就是同化,刘承江已经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一方面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住在大山里的土民迁徙到平地上居住、耕作,朝廷给予提供耕作所需要的耕牛、种子,以及种植的技术,保证他们在平地上过上比大山里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就是对各个土司的头人进行安置,要想让土人头领甘心放下权力,首先要让土人头领明白对抗没有出路,五万山地军就是保证土人不敢反抗的保证。其次就必须要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原本依靠盘剥治下土民过着富贵生活的头领,若是不能妥善安置,必然会怀恨在心。
——————————
在西南地区开始全力推行改土归流新政的时候,大明朝的中枢也进行了调整,新一届的内阁班子开始接手大明的政治版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