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恕臣糊涂,不知陛下之深意!”
“你不知道也没有关系,过几天你的案子就要在大理寺会审,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朕今天把你召过来,是想问问你江南的情况!”
“这······陛下想知道什么?”
“这两年江南一直在与朕对抗,他们为了对抗朕,故意减少桑树的种植,好多已经种植了桑树的桑田,桑树都被砍伐掉,重新种植了水稻,可有此事?”
“确实是有这样的事,江南各地,尤其是臣的老家福建更是海外贸易大省。自从陛下设置海关,收紧海外贸易的管理,他们再想出海就得交税,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从他们的身上挖肉,他们如何能够愿意,反抗就成了必然!”
“朕就不明白了,他们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改桑为稻之后他们能多挣钱吗?这样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行为,图什么呢?”
杨荣低头不敢回答,他能说江南大户是为了抵制皇帝的海外贸易政策,让皇帝低头放开海外贸易限制。
至于说让皇帝放开海外贸易限制,让江南士绅不用交税就能出海贸易,这对皇帝有什么好处。皇帝收紧海关管理,江南不合作顶多是少收一点儿税,少挣一些钱。可是放开了海外贸易限制,皇帝可是一文钱都看不到,当皇帝傻吗?
至于说江南普通百姓因为改桑为稻而遭受损失破产,引起社会动荡,皇帝早有预案。破产百姓完全可以移民海外,省的在家乡受士绅的气。
皇帝见杨荣不说话,冷笑一声道:“杨荣!不说话了,坦白的说江南故意减产丝绸是让朕的宝船队减少了利润,逼得朕不得不使用北方的柞蚕织绸。你也知道柞蚕并不适合织布,柞蚕更适合做被子的填充物。
不过朕不着急,朕不差这点儿丝绸的利润,再说这桑蚕也不是就江南能养,湖广、四川也一样适合种桑养蚕。江南的士绅别到时候被这些地方给抢了市场,他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听完皇帝的话,杨荣头上的冷汗就下来了,若是没有丝绸之利,江南就会变得跟大明其他地方一样没有任何的竞争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