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不置可否,问道:“还有谁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都来说一说,对错没有关系,只要言之有物就可供大家参考。”
“臣以为,不管是施行新政还是,做其他什么事情,首先要做的是厘清吏治,理顺朝廷上下的关系,只有上下一心,陛下才能如臂使指!”上海海关大使兼苏松巡抚周忱起身发言。
“陛下!臣觉得周恂如之言优待商榷,吏治一道需要常抓不懈,若是等到吏治澄清再进行新政推行,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况且旧制之下,官吏早已无法适应新政要求,正好借新政推行之际,对旧式官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考核,通过考核者继续为官,通不过考核者或贬官使用,或者削职为民。
如此一来,既厘清了吏治,又推行了新政何乐而不为也!”户部侍郎王佐出言反驳道。
一番话下来让朱瞻基不由对他刮目相看,看来能在史书留名之人没有一个是蠢材,就凭王公弼这番话,不说此人能力如何,最起码的官场嗅觉绝对不差。
接着又有几人发表了观点,大致上都是与吏治新政有关,并无多少新意,朱瞻基将目光看向了户部右侍郎唐三任,感受到皇帝的目光之后,唐三任知道该自己说话了。
“陛下!诸位同僚!不管我们要做什么,首先要知道我们的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比如一个知县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首辅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所有人都能各司其职,保证做到尽职守责,不做越界之事。
比如知县不能去做收税之事,税务官也不能审判案件,只有权责明确才能责任到人,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
因为中枢改制之后的首要任务不是推行任何新政,而是立法!一部《大明官吏法则》,《法则》会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官员的明确权力与责任,要做到权责分明!”
“好一个权责分明,朕看这个立法就由三法司与内阁共同草拟,形成最终意见之后,报朕批准,任何官员在上任之前都要熟读《大明官吏法则》,知道自己上任之后的职责所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