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是所有官员都有地方任职的机会,比如翰林院、国子监等衙门的官员是没有机会去地方任职的机会的。”
“这不重要,完全可以以部门互调的方式使每个人都有不同部门的工作经历,最关键的是每个官员能够放下身段去务实,而不是整天高谈阔论却在实事上毫无建树。”皇帝还没说话,唐三任就站起来反驳道。
“季重说的不错,一个人的履历不丰富,只能说明这个人的能力不行,一个能力不行的人如何能管理好一个国家?”周忱也跟着说道。
杨溥没想到自己的话直接就被这两个天子近臣给怼了回去,顿时一张脸涨得通红,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私心,只是替那些清水衙门的官员说了句话。
他能理解清水衙门的苦衷,是因为他自己就是翰林院出身,可是没想到刚一说话就被人直接顶了回来,心中隐隐有些后悔,这种事上就不该出头。
不同于别人被怼了之后,一定要行方设法,引经据典怼回去,杨溥却选择了沉默,朱瞻基对他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大为不喜,此人除了清廉之外,一直就是一副老好人形象,美其名曰有‘相度’,实际上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朱瞻基轻咳了一声,说道:“诸位爱卿,王仲义的话说的没错,一个连基层都不了解的内阁制定出的基层政策就是高高在上,这样的政策执行下去,老百姓不但不会感恩朝廷的好意,相反还会认为朝廷是瞎指挥。
有位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如何能制定出符合基层利益的政策。
朕决定大明辅臣廷推资格必须要有地方任职经验,没有地方任职经验之官员不得参选辅臣。”
“臣等遵旨!”
朱瞻基停顿一下继续说道:“诸位爱卿!内阁人员不变,可是各个部门有了巨大的调整,每个部门的主官也要进行调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