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赵国所卖的肯定是没有开垦的荒地,花四五万贯买了地,至少还要花同样的代价进行开发。赵国给出这么优惠的条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让投资者帮他们从国内拉人,不管投资成不成功,从国内带来的百姓都会留在赵国,增加了赵国的人口。
几人不禁动容,这些藩王在国内简直就是蛀虫,好事没干几件,坏事做的数不清。
就因为他们姓朱便无人敢招惹他们,短短几十年便成了大明的一大敝政,如今被封到海外,就跟换了个似的,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的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为了增强国力连忽悠的手段都用上了。
这些藩王都是这样的心气,何愁这些藩国不兴,可是这些藩国若是太强大了会不会对大明母国造成威胁?
三人都是清官,就算家里仪仗他们的功名获得了不少利益,那也是属于家族的,他们个人动用不了多少钱财。
如此出手就是十万贯的投资,可不是他们这样的人能够承受的起的。
似乎是看出了三人的想法,朱瞻塙笑道:“几位大人若是觉得一下子投资这么多钱,风险太大,可以投资小一点儿,比如可以买一千亩地进行经营,等手头宽裕了,再扩大经营。
不过地块越小,成本就越高,若是有本钱还是进行大的投入才能分摊成本,挣到更多的钱!”
三人说不心动那是假的,只要投资几千贯再从赵国贷点款,就能拥有一千亩土地经营种植园,他们可是很清楚糖在大明的价格,远不是赵国出手的三十文,若是他们能够自己运回国内,利润至少要翻上一番。
最后三人还是经受住了诱惑,朝廷派他们出海是为了主政一方,而不是为了让他们来给自己捞好处。
虽然说在赵国投资是私人事情,但是当自己在赵国有了资产,在与赵国进行往来的时候,恐怕就会少几分底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