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总有一天富户也没有钱财购买陛下的商品,财富依然会枯竭。”
杨士奇的话代表了当世之人的普遍想法,这个时代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财富是恒定的,一代人就吃一代人的饭,不能太过贪婪。
就拿开矿来说,朝廷上下有识之士都知道开矿的利润丰厚,可是却都反对大肆开矿,他们认为埋在山里的矿石也是有数的,现在挖完了,子孙后代挖什么?
这一点上来说没有错,矿石确实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挖完了也就没有了。他们却不知道凭着大明这种原始的采矿技术,随便一个大一点儿的矿山,几百年都挖不完。
更别提海外还有更多的矿山等着大明去开采,大明不占就会白白便宜那群强盗。
“一样的种一亩田,若是水利、肥料、种子都选择最优的,与缺水、缺肥、种子还不好的两种耕种方法,哪一个的产量高?”
这是一个很好选择的选择题,谁都知道哪一个产量高,问题是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哪个老百姓种地不都是精耕细作,恨不得汗珠子摔八瓣,就是希望能够多收个三五斗。
“陛下!老百姓种田不用官府督促也知道该怎么种地,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是老百姓最大限度的产量。”
“朕看是不一定,丰年可能是这样,若是遇到旱情呢,遇到洪涝呢?”
“天灾非人力可抗拒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