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如果搭建起一个又一个的这样类型的产业链,还愁钱粮问题吗?而我朝廷的误区在于只管收税,不管民生。
百姓是死是活似乎都跟朝廷没有多大关系,只要能把税收上来就行,至于大灾时的赈灾是为了什么,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
周忱本来就对财税方面的事务感兴趣,经过朱瞻基的点拨,顿时恍然大悟。大明现有的财税体系是就这么大的盘子,朝廷切走一块,官员切走一块,士绅切走一块,胥吏奸商再切走一块。
留给百姓的已经所剩无几,丰年勉强度日,一遇灾年就是卖儿卖女,活不下去的境地。
太子殿下的新政是想把盘子做大一些,即使既得利益者切走了最大的一块,剩下的也够百姓过活。
如果形成这样的官府,以现在朝廷这些读四书五经出身的官员,没有几个是合格的。
新政下的官员是要做事的,不做事整个在衙门里喝茶清谈,事情都推给师爷胥吏去做,这样的官员要之何用?
偏偏大明朝科举出来的官员大都是这样的官,难怪太子殿下一点都看不上读书人。
从根源上太子殿下的新政就是要淘汰这些懒政惰政的官员。
“殿下,以后我们的官员如何培养,现有科举出来的官员,根本就不适应我们未来的新政。”周忱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科举考试制度本没有错,错的是考的太单一了,以后我们的官员选拔会加入实学内容,实学不过关的,一律不得录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