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保洁日化’采用了一对一的接待模式,故意将销售时间拉长,一百份香皂与五十份雪花膏一直拖到下午申时末才算全部售完。剩下的肥皂虽然不限数量,反而有购买欲望的顾客并不是很多。
除了搭配套装送出去的五十块肥皂,一天下来也没有卖出三百块,可以说获利甚微。
一天的销售额总结到朱瞻基那里,朱瞻基大概看了一下,心中就已经清楚了这样的销售额问题出在哪里。
大明才开国多少年,贫富差距就已经相差到了如此地步,本来以为便宜经济实惠的肥皂才应该是最抢手的货物,没想到却成了滞销品。
虽然看起来也销售了几百块肥皂,但是一些顾客的猎奇冲动消费,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销售额。
朱瞻基并没有想依靠肥皂割普通百姓的韭菜,一块肥皂的定价只有十文钱,以这个时代的洗衣频率,差不多能够使用半年左右的时间。
半年花费十文钱对于生活在城里的市民阶层,应该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花费。
没想到现实狠狠地打了他的脸,普通百姓对十文钱一样看得非常重。就算是洗衣,用清水多洗几遍也是一样可以干净。
既然肥皂暂时不能大规模走进百姓家中,生产规模就没有必要扩大,还是依靠饥饿营销法,割富人的韭菜比较酸爽。
暂时不扩大生产也不会对动物油脂的市场冲击太大,若是大量采购动物油脂,必然会导致油脂的价格上涨。
油脂是老百姓获得脂肪的重要来源,价格上涨之后,对百姓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好在这肥皂产业只要制作方法不泄露出去,没有人知道肥皂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