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要求不是一般的高,一个工匠从学徒到出师成为雕匠要少则五年多则十年,那是用刻刀和木头硬堆起来的。还得学写字。
这也是为什么书籍昂贵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成本太高了,效率又低。
而且好的雕匠,或者说印刷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各大家族手里,为家族提供服务,严格控制外流。
寻常百姓连读书都不易,成为雕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大唐,匠户的地位有点高,和明清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将作大匠位列从三品,妥妥的大员,还有喂马的,制铁的,都是受人尊敬的人,地位很高。
像大唐的马政教父张万岁,皇帝见了他也会下马和他打招呼,相当牛逼。
万岁这个名字在唐代以前很常见,并不是指皇帝,也没有喊皇帝万岁的习惯。
北宋赵匡义上台以后,万岁开始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词了。比如寇准就因为这个被贬过……有个精神病人在大街上拦着他喊万岁。
“哥哥说的正是。某建此印坊便为试制此法,某称之为活版。某试想过以木,或胶泥,或者干脆以金器来制模,请哥哥助我。”
“家主有令,子寿自然莫有不从。不过……”
张子寿伸手摸在雕版上思索了一会儿,摇了摇头:“以木制恐易开裂,以泥制需烧制,易变形,而以金制……如何镌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