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霍仙鸣躬身上前一步。
“嗯?”李适这会儿正高兴,笑呵呵的扭头看向霍仙鸣。
“奴愿赴凤翔宣敕。”
李适张了张嘴,想了一下摇了摇头:“你不合适……不过去一下也好,代我关慰一下地方,也正好看一看。
如此,你便和左丞同行罢,与凤翔后可赴上都,绥备制宜。”
“诺,谢过大家。”
为什么上次的节镇册书是让何定带回去的而没派人宣诏呢?
其实这就是大唐的实际情况,一般册敕制书就是由尚书省直接发给当事人就行了,没有什么派人宣读的固有程序。
至于几个太监牛逼哄哄的抬着圣旨到了大臣家里歪鼻子斜眼的那种,历史上并不存在。太监是没有资格干这事的。
太监一般最多也就是传个皇上的口谕这种。
唐代也不叫圣旨,叫册书,制书,敕书,用于不同品级不同情况。没有什么奉天承运,也没有钦此。
那这次为什么霍仙鸣主动申请要来宣诏而李适又没同意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