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域是有棉花的,也有棉布。虽然不是我们后世常见的陆地棉,不过总也好过这会儿的丝绵还有断麻什么的。
丝绵就是蚕丝,蚕蛹上抽出来那种,用来织布,也就是绫罗绸缎。然后剩下的边角废料就成了冬衣的填充物,秋末填入,开春再取出来,又是一件单衣。
这会儿富裕人家冬天的被子都是丝绵被,也就是蚕丝被。意外不?
绫一般做衬里或者手绢什么的,织的比较紧密。罗就是纱,织的比较稀疏。绸一般用来做衣裤的面子,会染色,缎织的比绸更密,一般是用来做被褥。
绫罗绸缎都是高官贵富才能用到的东西,低职官员都用不起。一般就是麻。
麻做衣做被做冬衣的填充物,也有填芦絮和羽毛的,所以要捣,就是用木头捶软捶松摊平。不捣太硬了这一块那一块的没法穿。
但是麻衣夏天比较舒服,通风透气,高官显贵也喜欢。也就是说,唐朝这会儿,夏天不管穷富穿的都一样。
李白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到秋末天寒,整个大唐都在咣咣咣的捣制冬衣。
高官显贵的家里当然不用穿捣衣,但下走仆人要穿,也要捣。皇宫里没人穿,但皇帝会召集宫女给禁军们捣制冬衣。可以想像那种热闹。
唐代军队衣物的补给比较复杂,政府也准备,地方上也会准备,军士的家人也会送。府兵主要是自带,就是要家里送。禁军边军是国家发,募兵是地方政府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