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方案就不用多说了,研制的是一种直接利用超导线圈将电能以电磁能的形式储存起来,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将电能输出给负载的超导电磁储能装置。
以这种原理研制的超导电池,能够完全发挥超导材料的优势,毕竟,超导线圈运行在超导状态下完全没有直流电流焦耳热损耗,同时它可传导的平均电流密度也比一般常规导线线圈高达好几个数量级,产生的磁场强度高,储能密度也非常高,最高能达到10^11j/m3,且能长时间无损耗的储能,优势相当明显。
至于另一套方案,是利用超导材料作为电池正极,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基础上,改善传统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寿命。
众所周知,一般而言,限制传统锂电池的主要部分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尤其是电池正极。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多以石墨为主,石墨的理论克容量372mah/g,上限很高,而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理论克容量只有160mah/g,三元材料镍钴锰ncm约为200mah/g;
根据木桶理论,水位的高低决定于木桶最短处,因此,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下限便取决于正极材料。
如果能够用超导材料提升电池的正极下限,便能很大程度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这种方案的好处是研制的难度比较小,技术也比较成熟毕竟不过是将电池的正极材料替换成常温超导材料而已!
关键是,这种方案的成本比较第一套方案来说,用到的超导材料很少,价格自然就相对低廉,但劣势是,并不能完全发挥超导材料的功效,以至于无论是能量密度还是充放电性能还是要会受制于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完全比不过超导电磁储能装置,成为划时代的爆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师徒之间的性情是非常相似的,无论是刘峰还是周越小姐姐,在搞科研上,两人都是强迫症患者,要做当然就做最好的,且必须要做到最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