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站了起来。
“您说!”刘峰伸了伸手,向着这位老专家的铭牌上瞟了一眼原来是李文华院士。
很快就在脑海中搜索了老院士的资料:
老人家是生态学和森林学家,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森林生态和资源生态系统工程的研究,也即是说,这位老先生很大可能就是未来的‘行星生态圈’改造总师了。
“要想移居火星,就必须改变火星的环境,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火星上生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然而,对于这一目标,很多科学家认为需要2万至10万年的时间,因而是遥不可及的。即便是火星协会的创始人,著名的生态学家罗伯特祖柏林教授也认为,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000年的时间。对此,刘教授,您有什么看法?”
想了想,刘峰解释道:
“2万至10万年的时间太过悲观了,我很认同祖柏林教授的火星改造方案。按照他曾经提出的方案,计划在火星上建几处化工厂,不停地制造四氟化碳,这种化合物作为温室气体,其造成的温室效应作用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如果每小时排放1000吨这种气体,30年内火星的平均温度将升高27.8c。同时,我们还可以配合他的这种方案,用反物质炸弹轰击火星,将火星上的固态水以及二氧化碳炸出来;顺利的话,可以将时间缩短至10~20年!”
“两种方案双管齐下,到了那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火星上也有了大量的水以及气态二氧化碳,在火星上种植植物就会成为可能;而植物的生长,意味着氧气的产生,为了加快制造氧气的速度,我们只需要大规模种植各种植物,或者运用基因工程培育出能释放更多氧气的‘超级植物’,这段时间,祖柏林教授的预计是在500~1000年左右!”
“然而,有了反物质飞船‘缩短’地球到火星之间的距离,从前几年才能到达火星,我们现在只需要几天时间,因此,我们完全有能力持续地在火星上大规模种植植物;预计在40~100年的时间里,我们就能实现火星生态系统、尤其是火星大气层的改造计划;至少,最悲观的估计,假如火星改造计划失败,我们也能在30年之内,在火星上建造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大型生态基地。”
李院士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刘教授……”
“我认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