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最后一个名额还是给郑南峰合适。
郑南峰采用乙二醇保护的超薄二氧化钛纳米片作为载体,应用光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负载量高达1.5wt%的单原子分散钯催化剂,并发现在温和条件下高效脱除前驱体氯钯酸上的氯离子是成功制备的关键。
该催化剂在碳碳双键的催化加氢反应中不仅展示出很高的稳定性,而且活性是钯纳米颗粒的9倍以上,很好地展示了单原子分散催化剂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不仅为亚纳米尺度上研究复杂界面化学过程提供了理想模型,还架起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之间的桥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因此,我认为还是郑南峰更加合适。”
一间能够容纳数十人的多功能会议室内,坐了大概有十几个人,只见一位头发稀疏的老者扶了扶身前的麦克风,发言道。
“老李,我还是认为高雪峰更合适一些。”
身旁同样一位带着眼镜的老者却不赞同。
“这位高雪峰在仿生功能界面材料及纳米制造技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比如他研究的水黾腿部超疏水高负载及低流体粘滞机制,在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先后被等杂志转载报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