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磁弹射器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超过3g的加速度就难以忍受,即便是久经训练的飞行员也只能短暂承受不超过9g的加速度,超过限度就有可能产生短期或永久的身体伤害乃至死亡。
因此,和各种设备同一样,有g值的限制,譬如说一般的民航客机就不能超过2.5个g,否则就有空中解体和结构损坏的可能。
即便是战斗机,其可承受的g值也相当有限,例如f35在最初设计中,其可承受的最大结构加速度值也不超过6.5g。
而在电磁发射领域,由于其可以实现相当稳定的加速过程,其发射过程可以近似简化为牛顿力学中的零初速度匀加速过程。
根据相应的运动公式,其发射过程中所需的加速度其实只受到发射轨道长度s和末速度v两项的影响,更精确一些的说,其加速度和轨道长度成反面轨道越长,所需的加速度越小;和末速度最终速度的平均值的一半成正比要求的末速度越大,其所需的加速度越大,而且成平方式递增。
由此可知,航母用电磁弹射器的加速度必须在6g以下,而电磁炮和近防炮的加速度却能达到45000g以上!
因此,相比于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器其实是非常稳定、可调的,而且具有较低的g值,这绝对是它最突出的一大优势;
然而,成也如此,败也如此,稳定、可调还好说,但较低的g值,绝对考验着弹射器的设计指标和科幻程度。
一方面需要较低的g值,而另一方面却需要短时的瞬时速度,对于脉冲功率变换系统以及脉冲发射装置就是个极大的考验,而这,也就是马院士一直不能解决的最大瓶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