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子项目的实验路线大部分都是丁传贤院士设计的,到现在为止,他都还在按照这些路线进行尝试,距离成功一直遥遥无期。
因此,张空的内心一直都是焦躁的。
说起来,所谓的敏感功能陶瓷,在机电一体化用的传感器和微动作执行机构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这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进步。
但是,在一些关键的高性能传感器上,就比如说超级对撞机的阵列式检测器,那上面的传感器,与国外的同类产品就有非常大的差距,整体来说,技术水平还急待提高。
因此,这才有了国家对这一类型材料项目上的持续投入,只不过至今为止,效果都还差强人意而已。
短时间内想要在这方面有大的突破,确实是强人所难,这一点,无论是上面给钱的人还是负责项目的丁院士自己都非常清楚,因此,对于张空,丁院士的要求其实并不高。
能够按部就班地把不可能的路线给排除了就好,至于接下来还能够做到哪一步三分归运气,七分靠打拼,只能靠不断地实验积累和天意了。
材料学的研究往往就是如此,很多时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路线,因此这些项目往往基本上都是用的排除法,一点一点的通过实验将某种可能的路线给排除掉,最终,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取得成果,其实谁也不知道,这就要看运气了。
这一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样的。
排除的可能性越多,距离成功就越近,这也是为什么说材料研究是一门要看积累的基础科学,就是因为如此。
还好即便是这些‘排除法’实验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东边不亮西边亮,说不定稀里糊涂就搞出了对其他项目有帮助的材料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