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痛定思痛’,在借鉴了第一类发动机的‘缺陷’后,果然,不久他就研究出了第二类的气体核心发动机:
其原理是让反物质同氢推进剂直接反应湮灭,产生的带电介子以磁场控制并将氢推进剂加到高热,能够使发动机的比冲量达到2500秒!
但很可惜,这种发动机方案依然被刘峰无情地拒接了!
理由是这种方式对发动机的材料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即便以现在材料学一天一个样的发展水平,短时间里也根本无法研制出来。
连续两种设计方案都被刘峰拒绝,他虽然有些不爽,但也不得不承认刘峰的理由是站得住脚的。
于是,绞尽脑汁,最后他又设计出了第三类离子浆核心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依然还是以氢作为推进剂,原理也非常类似,直接用比较多的反物质注入到推进剂中,并湮灭产生高热的离子浆喷射而出,产生推力;只不过,和前两种喷射方式不同的是,这种离子浆核心发动机是以磁场来容纳这些高热的离子浆,而非用普通的材料装置容纳。
因此,这种方案就不受原材料的限制,和彭宁离子阱装置就非常相似了,无需用到如此严苛的反应装置,甚至没有这些装置的限制,其比冲量甚至还可以很高,大约在5000秒到10万秒之间!
只不过,这种发动机依然还有个非常大的缺陷,因为这里面会产生一些无法控制的γ射线,一不小心就很可能对宇宙飞船的其他部件造成严重损伤,相应的就加重了宇宙飞船设计时对其他部分的材料负担。
因此,为了保险起见,这种方案最终他也没有汇报上去,而是以此为依托进行了改良,紧接着又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粒子束核心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的原理直接让正反物质一对一地湮灭,然后以磁场控制带电介子并把它们直接从喷口喷射出去、进而产生推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