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还没有开始生产样机,一方面是时间还来不及的缘故,另一方面,其实这里面和国内的飞机发动机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发动机或许凑合着使用还行,但要做到更加实用化、更加可靠的规模化生产,这里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毕竟,无论是航天发动机还是汽车、飞机发动机,其实随便一个研究团队都能将设计图画得非常科幻;
就以飞机发动机来说,什么矢量喷管、大推力、高推重比等等,就连阿三的设计师都能设计得突破天际拳打f22,脚踢j20……
然而,飞机发动机之所以被称之为大国工业的明珠,可不仅仅只是会设计就行的;
因为设计图纸画得再好看,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更没有对这些材料进行精密加工的能力,就算指标再先进,牛皮吹得再响亮,却生产不出来,可造不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可望而不可亵玩吗?
因此,发动机的设计,必须还要考虑到国内现有的材料以及是否有这样的精密制造能力,这一点,金东寒院士等人已经有所考量,只不过还没有开始实际建造,不能具体指出会遇到哪些困哪罢了。
只不过,有j20的成功试飞作为榜样,刘峰相信,举国之力下,这种精密加工的问题反倒是最容易解决的。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生物圈系统,那就更加简单了。
其本质上也不过是能量的问题,有了反物质作为能量基础,‘人造太阳’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到时候还不是想种什么菜就种什么菜。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