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停下笔,忆起与先主刘备度过的峥嵘岁月。那是在血与火的关口中结下的生死之交;那是用千万将士的生命创下的基业……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写到这诸葛亮又停下笔。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帝王的根本。可当今后主却喜欢阿谀谄媚者围绕身边,真令人忧心忡忡啊……
……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弹指一挥间,二十一年过去了。人生苦短,时光易逝啊。时不我待,统一大业,须分秒必争啊!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陛下也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写毕罢笔,诸葛亮已是泪流满襟。他拿起布巾,擦干眼泪,遥望东天,熹微已现。复阅此表,心潮再起。一宿末眠,如能感动后主一二,也不虚此书了。
早朝时诸葛亮恭敬地献上《出师表》。后主览毕,说“相父南征,历尽艰险,刚刚还都,又欲北征,恐怕身体难支。”
诸葛亮答“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夜未尝有怠。今南方已平,已无内顾之忧;不就此时讨贼,恢复中原,更待何日?”
后主想了想又说“南方已平定,北方曹魏并末犯我,国家现很安宁,又何必北征自讨苦吃?弄不好打不住狐狸反惹一身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