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李鸿章出使欧美5 (4 / 5)

作者:长春雪淞 最后更新:2021/11/27 4:59:01
        李鸿章感叹地说“我当初创办北洋水师时,竭尽心思,糜尽财力,好不容易建成一军。今天看来,真是小巫见大巫啊!”

        想起北洋水师,他觉得创办这支海军,既蹊跷又荒唐。

        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门洞开,万里海疆几乎无防。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士农工商,对国外情况国际形势一无所知,对外国人的说话更觉是天外来音。他们只知辨别中外人口,面对列强在中国的万里海疆耀武扬威,恣意妄为,更是麻木不仁。

        李鸿章高人一筹,提出当务之急要建一支中国海军。几千年来,中国海疆从未设防,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李鸿章是杞人忧天,多此一举。反对派更是大肆攻击。于是,也就产生了以左宗棠为首的一批大臣的“塞防”观念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批大臣的“海防”观念之争。

        可是,朝廷经费紧张,建立海防的资金从哪里来呢。李鸿章想出一个迂回达标的办法。是时,慈禧正欲建造颐和园,但苦于无办法筹集到建园巨额款项。

        李鸿章晋见慈禧,面呈良策“何不以兴办北洋水师名义,下达任务,规定各省每年从上缴的费用中提取十之六七,再从这笔款中抽出一笔钱建颐和园,无须十年,颐和园即可建成。”

        慈禧闻言大喜,笑着说“还是李爱卿足智多谋,到底技高他人一筹。”

        于是下达懿旨,兴办北洋水师。根据十八个省的财力状况,年下达五百万两

        款项任务。若少数省份因天灾完不成任务者,由户部从上缴的土药税予以补齐。

        就这样,在这历史的夹缝中诞生了北洋水师,也建成了颐和园。因此说,没有北洋水师,便没有颐和园;没有颐和园,也就没有北洋水师,这是一对同时出世的孪生子。有人戏谑地说颐和园是慈禧太后的私生子,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私生子。

        甲午之战虽然败了,但李鸿章独能委曲筹划,以求大业之必成,其苦心奇计,开创建中国海军之先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