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的英军对自己军队的要求是,战损率未超过50%决不能后退,因为一排线列的崩溃很容易导致后排线列的全线崩溃,而要完成这样的标准,军队的训练度可想而知。
后世经常有人说,只有民族思想确立的国家,士兵知道为谁打仗之后才能达到这样的军纪,其实这话顶多只能说是对了一半。
知道为谁打仗的军队当然能达到这样的军纪,但谁能说殖民主义时代的欧洲军队就人人都有为国为民作战的觉悟,这不扯澹吗?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时候,只要钱到位——最多加上前途到位,再配合严格甚至严厉、严苛的军纪,绝大多数军队都能做到这一点。
唯一的问题在于,多少钱才配称之为“钱到位”。
按照高务实的经验,这个答桉是:当一名士兵的收入可以达到普通人两倍或两倍以上的收入,且抚恤金及抚恤待遇优厚到即便他因为作战而残疾乃至战死,其家人尤其是子嗣能够衣食无缺的成年,那么在这个时代就可以称之为“钱到位”了。
然而事实上,仅就目前而言,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军队已经“钱到位”了的,可能还只有南疆警备军和他在大明的精锐武装家丁。大明朝廷的官军并不能普遍做到这一点,只有个别将领的嫡系家丁部队,以及极少数特殊军队——如禁卫军——可以做到。
“若只论中军决战,的确如此,但这事却不是这样算的。”高务实笑了笑,但却摇了摇头,道:“中军以火枪而步战,未必就又要让两翼也如法炮制。蒙古人以骑射闻名,这两翼大可以继续使用骑兵,如此一来若中军得胜,他那骑兵依然可以左右掩杀,较之以往,反而更见狠毒。
倘若中军不胜,这两翼骑兵亦可用来遮蔽我军追击,无论是冲我中军大阵之两翼,亦或者侧袭、咬尾,均无不可,且都将对我军之追击造成严重骚扰。如此,怎好假设他们就要放弃骑兵使用呢?”
程文听了这话,不禁面色郝然,才知道自己相比高务实来说仍是“不知兵”。按照他刚才的猜测,那就是做减法,以为察哈尔部为了火器化而把骑兵优势直接丢了不用,反而全面向明军模式靠拢。如此一来,自然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